台南行的最後一篇..一直拖著不想寫...明天都要去住上次延期的"謝宅"了..
想一想..就把整篇變成菁華..不要寫那麼多字後..
就有些許的動力..開始動筆把"去年"台南行的最後一篇給完成!!
IMG_7645.jpg

其實我們原本是要去台鹽博物館..
但發現裡面門票不便宜..
出來時..
發現旁邊有鹽田...
想說都繞進來了..
就在這裡晃晃..
看到告示牌說這裡是"台灣鹽樂活村"
IMG_7626.jpg 

這裡有幾種項目是可以體驗有些要錢..有些是免費提供的..
但這天我們想說不要亂花錢..
所以我們只有沿著告示牌到處走走..
服務下面如下..
1.導覽解說:由專業人員帶隊參觀鹽田解說曬鹽流程,看早日風車、水車。
2.收鹽體驗:由專業人員帶領下瓦盤鹽田收鹽。
3.製鹽工具現場製作與成品展示:適於傳統技藝參觀教學。
4.遊客服務:冰品、飲料、台鹽產品等。
5.鹽村古早味粗鹽醃漬美食推廣與展售:虱目魚乾、農特產醃漬品、鹽工茶、鹽村傳統美食小炒等。
6.各種曬鹽體驗所需之服裝、護具等出租。
7.當季精美粗鹽袋之現場製作與販售(提供遊客在鹽袋上進行DIY之服務)。
8.創意手工皂之現場教學與成品販售。
IMG_7634.jpg

一開始我們是被這夕陽映在鹽田上所吸引進來..
沒想到發現還蠻多東西可以可參觀..
即使沒有人幫忙導覽..
可以可透過指示牌..
了解晒鹽的工作過程..
IMG_7700.jpg

一路上也有不少小驚喜可以看..
像這個結晶鹽..分別結晶後..
排列組合很像愛心形狀
IMG_7627.jpg 

晒完的鹽..
會被堆積的很像小山丘..XD
IMG_7629.jpg

在這裡..
其實我們幾乎都在依指示牌做參觀..
照片也是都為一面參觀..一面拍的..
所以寫網誌時..
照片也會按照介紹製鹽過程來寫..
(以下資料來源:台南地區鹽業文化保存與宣導網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鹽田大冒險 等三個網站整理而成)

介紹一下臺灣鹽樂活村 整個歷史..
‧ 1665年 鄭經將領陳永華開始教民曬鹽。
‧ 1935年 日本臺灣製鹽株式會社闢建臺區鹽田。
‧ 1938年 日本「南日本鹽業株式會社」投資興建南鹽鹽田。
‧ 1971年 由臺灣製鹽總廠再加以闢建而成今日之扇形鹽田。
‧ 1977年 設馬沙溝以及後港鹽區,皆為土盤鹽田,是臺灣工業用鹽的最大產地。
‧ 1982年 推動機械化鹽灘計劃。
‧ 1988年 開始機械採收鹽田。
‧ 2002年 臺鹽公司關閉曬鹽場。
‧ 2004年 臺灣鹽博物館關閉。
‧ 2006年 文建會補助辦理產業文化資產再生計畫。
‧ 2007年 定位發展為「臺灣鹽樂活村」。 
‧ 2008年 創意工坊整修完成,設置解說牌,委託鹽光基金會營運管理。
‧ 2009年 設置入口意象,委託鹽光基金會營運管理,創意工坊開始營運。
IMG_7642.jpg

臺灣傳統曬鹽產業,從1665年開始,至2002年結束,共計338年。
目前,臺灣民眾所吃的鹽,是由臺鹽通霄精鹽廠生產,
總產量尚可自給自足;工業用鹽則是改由澳洲進口。
臺灣西南沿海地區,因晴天多、陽光強、雨季又集中,所以非常適合曬鹽。
戰後的臺灣,從北到南共有鹿港、布袋、北門、七股、臺南、高雄等六大鹽場。
因不符經濟價值而陸續關場,至民國91年已經完全停止曬鹽。

臺灣傳統的曬鹽方法是採用「天日曬鹽」,
引進約三度波美左右的原料海水濃度
(濃度配比是以海水100公斤約有3公斤鹽,其餘97公斤是水),
靠強風、烈日、高溫,將海水中的大量水份蒸發掉,
最後收鹽。
所以,曬鹽所需仰賴的鹽田結構,主要分為大蒸發池、小蒸發池、和結晶池
IMG_7623.jpg

臺灣鹽田的種類,若是從結晶池的結構與材料來分,
主要有土盤鹽田與瓦盤鹽田。

通常,大、小蒸發池結構相同,結晶池由原來灘面輪壓者稱為土盤鹽田;
如果灘面以瓦片拼貼則稱為瓦盤鹽田。
七股鹽田復曬體驗區,則是將結晶池設計成土盤與瓦盤兩部份。
(原來灘面輪壓者稱為土盤鹽田)
IMG_7627.jpg

灘面以瓦片拼貼則稱為瓦盤鹽田
IMG_7635.jpg
    
曬鹽工作而言,
大致上可以分為過滷(俗稱過水)、
曬鹽、收鹽和整地這四項。

鹽工除了收鹽以外,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過滷。
「過滷」的工作,主要就是鹽工每天為確保不同池子的滷水,
濃度是否已達各自該有的濃度,
而進行增補或將滷水引進到下一個池格中。

雖然每個池格在最初的設計上,
皆採以高度遞減落差的方式,
將滷水自然導入下一個池子內;但是,
在大蒸發池與小蒸發池間的接觸面高低落差較大,
必須依靠外力才能將滷水送至小蒸發池。
IMG_7666.jpg

日治期間至戰後初期,鹽田普遍以人力來踩踏龍骨水車抽取滷水到不同的池格內,
1950年代末期,鹽田風車的發明與使用,
則改變了鹽工的勞動宿命。但是,由於鹽田上的海風何時吹起無法預知,
導致風車與水車在當時的過渡時間內,仍舊同步出現在鹽田內。
page3.jpg

1960年代末期,臺鹽總廠為各鹽場添購裝有動力馬達的抽水設備,
才真正改善了鹽工原有的勞動力結構與固有模式。
page4.jpg 

曬鹽的標準階段
1.引水階段(把海水引入大蒸發池 水門=>給水路=>大蒸發池)
  每日於漲潮後約一小時開啟水門,納入海水,通稱「納潮」
  瓦盤鹽灘將海水直接注入給水路,引進大蒸發池第一坵
  土盤先引海水入貯水池再以揚水機送入給水路.然後進入大蒸發池第一坵
  此時海水(濃度約2.5oBe)
IMG_7703.jpg
IMG_7710.jpg

2.大蒸發池階段
  (約需五天.再來要到小蒸發池.
  但小蒸發池的地勢比較高.所要需要揚滷機.龍骨車
  或風車等揚入小蒸發池)
  最後需達到12oBe即可離開大蒸發池
IMG_7704.jpg

3.小蒸發池階段(約需三天)
  滷水繼續濃縮,使達25oBe ,是為飽和滷水,方可儲存或注入結晶池。
IMG_7639.jpg

4.結晶階段(約需1~2天.若淡季..就會再延長曝曬時間)
  滷水在28-29 oBe,析出之氯化納,數量最多,品質最好,收鹽之前應先鬆動鹽層.排放苦滷
IMG_7638.jpg
IMG_7636.jpg

5.收鹽接段
  鹽工均先行「鬆鹽」(將結成之鹽層打鬆),
  繼則「耙龍」(將打鬆之鹽耙成長龍,瓦盤用竹製之「鹽收仔」,
  土盤用「大、小耙」。最後以特別定製之「鹽籠」盛裝,
  以人力肩挑至結晶池前面之小堆儲存。曬鹽之產製工作,到此完成
IMG_7629.jpg

介紹完了..
繼續行程的介紹..
這裡有一個泡腳池..
但好像要申請..
所以我們便沒有下去泡腳..
IMG_7637.jpg    

在泡腳池旁邊..
有一整排水車..
這個就是上述說的龍骨水車..
IMG_7667.jpg

這裡是提供人免費上去踩的..
IMG_7643.jpg

我們一面踩..
一面看他水是怎麼運的..
IMG_7657.jpg

他下面有二塊逐漸上升的木頭建成的水路....
我們踩的時候..
中間的這個板子..
會把水往逐潮上升的水路推..
IMG_7672.jpg

然後水就會流到前面的這個小水溝之中..
水就會漸漸的流到另一個池子之中...
IMG_7655.jpg

我在踩的時候..
阿毛毛一直笑我的姿勢很醜..
我就說那個是施力點&保持平換的最佳姿勢..
不信他就自己上來踩看看..
結果..
還不是和我同樣的姿勢XD~
IMG_7658.jpg

照慣例..
要來拍個合照..
拍起來好像二個人很不熟喔..
因為阿毛毛實在是太不合作了..
= =!
 IMG_7681.jpg  

台灣鹽樂活村這裡....
原本以為這裡沒有什麼可以逛的..
結果有很多可以了解晒鹽的知識~
&風景很美可以好好拍照的..
我們反而在這裡待了快一個小時才閃人..
很建議大家傍晚時來這裡走走看看..
夕陽映在鹽田上很美喔...
IMG_7688.jpg    

臺灣鹽樂活村遊客服務工作坊
地址:臺南縣七股鄉中寮村鹽埕91號
Tel:06-7801226
  

最後PO上一些還不錯的照片~
本篇遊記同步曝光於瘋台灣台南民宿網
IMG_7701.jpg    
IMG_7709.jpg 
IMG_7711.jpg
IMG_7712.jpg
IMG_7715.jpg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bsgfriend 的頭像
    bbsgfriend

    小魚的生活記事

    bbsgfri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